近日,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心内科主任于波教授带领下,心内科团队与心外科综合病房主任孙仕斌教授团队,联合重症医学科主任韩艺教授团队等多学科,应用国产全磁悬浮体外心室辅助装置(Extra VAD)成功救治一位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患者。这是全国首例内外科联合应用体外心室辅助装置,成功救治室间隔穿孔的病例。此例患者的成功救治,充分展现了由心内科、心外科、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紧密协作的综合治疗体系的巨大优势,为复杂心血管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带来新的希望。
与患者合影(哈医大二院供图)
今年68岁的王先生(化姓),因胸痛、呼吸困难、心源性休克,近日紧急入院。入院后经过全面检查,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killip Ⅳ级。心脏超声提示,左室壁多节段运动减弱,梗死后室间隔穿孔直径达3厘米(左向右分流),左房扩大,二尖瓣轻中度反流,三尖瓣重度反流。病情十分危重,生命危在旦夕。
展开剩余67%团队实施手术(哈医大二院供图)
于波教授介绍,该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室间隔穿孔半月余,已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并伴有室壁瘤形成,病情危重,亟须外科手术修补,但患者当前情况无法承受手术治疗。而且传统机械循环支持手段面临严峻挑战,IABP(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对循环支持力度不足,ECMO(体外膜肺氧合)则可能加重心内左向右分流,导致血流动力学进一步紊乱,不利于患者过渡到手术。面对这一棘手难题,迅速组织心脏重症监护病房和心内科导管室医生进行详细讨论。团队精准研判,突破传统思路,首先由心脏介入团队置入国产全磁悬浮体外心室辅助装置(Extra VAD)为患者提供左心辅助,待患者情况稳定后,再交由心外科进行手术治疗,术后继续置入Extra VAD支持,为患者保驾护航。
据介绍,全磁悬浮体外心室辅助装置(Extra VAD)是一种短期的机械循环支持设备。该装置放置在体外,主要用于辅助心室的泵血功能,改善心脏功能严重受损患者的血液循环,为心脏功能恢复或等待心脏移植等进一步治疗争取时间。
经过术前缜密的评估及准备,心内科导管室杨光副主任医师完成Extra VAD置入,穿刺置管过程顺利,成功为左心减压,减轻室间隔穿孔处的分流,有效减轻心脏负担,稳定血流动力学。为后续心脏外科手术争取了宝贵的手术窗口期,也奠定了至关重要的循环稳定基础。
在Extra VAD支持8天后,孙仕斌教授主刀带领团队,凭借丰富的经验和高超技术,顺利完成冠状动脉搭桥术、室壁瘤切除术、室间隔穿孔修补术、三尖瓣成形术、临时起搏器安置术。
术后,在重症医学科主任韩艺教授带领团队密切监护、精心治疗下,患者各项指标平稳,术后第3天转到心脏重症监护病房。心内科副主任杨爽教授带领团队,继续提供Extra VAD辅助,有效减轻心脏负荷,促进心功能恢复。术后第6天,患者心功能显著改善,成功撤除Extra VAD。在多学科的密切协作与精心治疗下,患者恢复良好,目前已康复出院,重获“心”生。
哈尔滨医科大学副校长、哈医大二院院长徐万海表示,此例患者的成功救治,标志着哈医大二院在急性心梗后最危重并发症的救治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实践了“内科介入支持先行,外科手术跟进”的协同创新模式,推动了哈医大二院心血管危重症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的进步,引领黑龙江省心血管医疗水平向更高层次、更高质量迈进。(田为 曹玥 董慧 李大为)
发布于:北京市武汉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